宗教活动场所是宗教工作的重要抓手。抓好宗教活动场所规范化管理,既是落实全面从严治教、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内在要求,也是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的重要任务。无锡市宗教活动场所共280处,宗教院校1所,基本能够满足全市信教群众需求。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宗教工作部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全国、全省宗教工作会议精神,“五位一体”加强场所规范管理,全面提高了全市宗教工作水平,切实维护了全市宗教领域和谐稳定。
一、强化党的领导压实管理责任
一是落实党委宗教工作主体责任。召开全市宗教工作会议,要求各级党委坚决扛起宗教工作主体责任,把抓好宗教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现基本形成市委书记、区委书记、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村(居)党支部书记宗教工作第一责任人统筹抓宗教工作的格局。二是落实党委统战部门综合协调职责。各级统战部门综合协调宗教工作,市领导多次分别带队赴宗教活动场所调研,筹划部署工作。“三民宗”“三部门”联席会议机制持续深化,在场所建设、打邪治非、互联网宗教事务管理等方面深入合作;召开全市宗教团体联席(扩大)会议,强调教风建设各项要求,督促各团体深入学习《江苏省宗教界崇俭戒奢“十要”》,全市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统筹联动工作格局逐步完善。三是落实民宗部门依法管理责任。指导督促各团体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辅导和参观践学等活动,持续深化“三爱”主题教育和崇俭戒奢教育活动。与网信、公安、农业农村、信访、消防等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舆情处置、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工作。局领导分片包干开展综合检查,制定检查计划,形成意识形态、安全管理、教风建设和账务管理等检查清单。组织宗教团体负责人赴兄弟城市重点就场所管理、人才培养、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四进”工作等进行调研,广泛借鉴、推动实践。
二、推进综合治理统筹管理规划
一是统筹场所建设布局。统筹考虑城市功能定位和宗教活动实际需求,重点在宗教活动场所异地重建、改建、修缮等工作中,宗教活动场所教育基地、文化场馆等建设中,主动对接国土规划部门,引导宗教界适时调整布局,融入当地环境,服务城市发展。二是统筹场所管理体系。持续深入推进宗教活动场所纳入社会综合治理体系、网格化管理平台、社会保障体系等,不断强化场所社会组织功能。及时调整教职人员管理、人事管理等制度,深化星级场所认定、教风建设三年行动成效,结合崇俭戒奢“十要”落实,不断规范场所内部管理。三是统筹场所安全工作。从严落实宗教活动报批、备案程序和安全责任,统筹协调公安、城管、消防救援等多部门,保障宗教活动场所安全稳定。完成宗教活动场所视频联网工程建设,实现对全市宗教活动场所的动态掌握。深化宗教活动场所安全工作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消防安全、既有建筑安全专项整治等重点工作,切实提升场所本质安全水平。
三、落实政策法规保障管理秩序
一是建立健全场所管理法规制度体系。指导宗教活动场所系统学习《宗教教职人员管理办法》《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市各宗教团体根据各教特点,编印《宗教活动场所制度汇编》,目前已经发放至全市所有宗教活动场所,确保每个场所至少一册,内容涵盖人员管理、财务管理、教风建设、教职人员行为守则等各方面。二是推动宗教领域联合执法。在涉宗教领域意识形态工作、整治非法宗教活动、防范境外宗教渗透、打击邪教等方面,广泛建立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整合资源和力量。成立宗教专项工作专班,构建横向部门与纵向系统的联合执法体系,有效破解宗教部门执法力量不足、执法专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三是严格宗教活动场所民主管理。规范场所民主管理组织人员构成和议事要求,开展场所民主管理督查检查,实施三年全覆盖财务工作检查,督促场所管理规范化。
四、聚焦中国化实践夯实管理根本
一是加强教育引导。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学习,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持续开展法律法规进宗教活动场所活动,引导宗教界正确认识国法与教规的关系。印发《无锡市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宗教团体工作的意见》,指导团体以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为重点,对场所开展引导、管理、服务等相关工作。二是突出服务意识。引导宗教活动场所履行社会义务,在信教群众中当好“调解员”和“引导员”。支持宗教活动场所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在敬老爱幼、助学助残、乡村振兴等活动中有所作为、回馈社会。三是积极探索实践。大力推动宗教中国化无锡实践有形有感,指导市基督教两会在中山路基督教堂建成以我国基督教中国化为主题的实体展馆,展示了我国基督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指导市佛教协会在祥符禅寺成功承办2023中国佛教讲经交流会,并联合清华大学佛学文化研究中心举办首届福慧(灵山)佛教文化艺术论坛。
五、培养精干队伍凝聚管理力量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连续三年开展全市宗教界人才培养工作调研,指导团体制定“十四五”人才培养规划,抓住培养宗教界领袖式人才、充实中青年代表人士队伍、积极储备爱国爱教后备人才三个方面,围绕“铸魂、领航、赋能、丰羽、暖心”开展宗教界代表人士素质提升“五大行动”,构建宗教人才培养机制。二是突出政治引领。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职人员培养全过程,将理论学习、教育培训、实践教育常态化,深入场所推进“四史学习”“三爱”主题教育等活动,打牢教职人员“五个认同”的思想根基。三是加强“双通”人才建设。努力培养精通经典教义、精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层次、高素质“双通”人才。市佛协与江南大学联合举办学历培训班,为佛协培养了一批中青年骨干力量。市基督教两会与江南大学人文学院达成三年合作意向,联合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培训班。慈恩佛学院建立以净因法师、刘鹿鸣教授等为核心的教学团队,在我国宗教中国化理论研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